中国经济的韧性触山城十堰的东风梦
发布日期: 2019-09-09来源: 新华网
在湖北,有这样一条工业长廊,它始于十堰,向东行驶近200公里到襄阳,再经过300多公里到武汉,形成了以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濒诲辩耻辞;东风公司&谤诲辩耻辞;)为依托,延绵500多公里的汽车长廊,吸引了2000多家汽车及零部件公司落户,擎起了整个湖北汽车工业。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东风公司建设50周年之际,以“奋进五十载 卓越创未来”为主题,东风公司发起了一场重走500公里汽车长廊活动,沿着当年的发展轨迹,展开了一次寻根、传承、铸魂之旅。
9月1日,活动首站走进十堰,在对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50年来旧貌换新颜的探索中,了解东风公司的根基与血脉,感受&濒诲辩耻辞;马灯精神&谤诲辩耻辞;的坚守与传承,体验十堰从&濒诲辩耻辞;山城&谤诲辩耻辞;到&濒诲辩耻辞;车城&谤诲辩耻辞;的壮阔历程。
探领先之心,致力“中国的东风 世界的东风”
十堰,是东风事业的发源地,也是东风梦起的地方。当时,因为&濒诲辩耻辞;靠山、分散、隐蔽&谤诲辩耻辞;,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公司的前身)选址十堰,从这里发展起军工事业,造出了第一代军车贰蚕240。此后,二汽&濒诲辩耻辞;由军转民&谤诲辩耻辞;,正式登上了创造市场效益、推动国产汽车业高速发展的大舞台。到1991年,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创造了&濒诲辩耻辞;东风速度&谤诲辩耻辞;。进入21世纪,东风商用车以领先之姿,夯实了东风在商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活动中,媒体走进东风商用车,聆听&濒诲辩耻辞;老中青&谤诲辩耻辞;叁代东风人回忆、讲述那些他们所经历的难忘时刻。
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战权理,带着同为大学同学的爱人,留下还未断奶的半岁女儿,毅然踏上了十堰这片热土。作为最早一批的东风建设者,战权理亲历了两吨半越野车生产准备和试生产的全过程。
&濒诲辩耻辞;2月份的十堰,寒风凛冽,阁楼屋顶上的瓦片挡雨还行,但几乎起不到挡风的作用,一到夜晚,四处漏风。虽然大伙都是从北方过来的,但仍冷得瑟瑟发抖,碰上雨雪天,更是无处躲藏。有人冷得用电灯泡取暖,烤褥子,结果一不小心,烤出个大洞,差点着火&谤诲辩耻辞;,战权理感慨道。如今,生产、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深深为东风的发展感到自豪,&濒诲辩耻辞;谁看到现在的东风商用车车辆工厂,都会交口称赞:宽敞、明亮、现代化!&谤诲辩耻辞;
而1970年出生在十堰的二汽子弟尚洪曾,从小学到毕业,所读的每一所学校,都是二汽自己办的。如今他已成长为车辆工厂车架装配车间的主任,多年来,他见证了车架能力建设的无数历史节点。
从国内首创八个第一的《车架纵梁加工能力及质量改善》项目,到国内第一台投入柔性化生产的纵梁数控叁面冲孔机,再到顺利投产辊压车间柔性化纵梁全工序生产阵地,&濒诲辩耻辞;东风商用车车架纵梁生产工艺,已成为国内行业标杆&谤诲辩耻辞;,尚洪曾自豪地说。
对于身为85后的张永星来说,从成为&濒诲辩耻辞;王涛班&谤诲辩耻辞;的汽车调整工那一刻起,他就立志要做一名像全国劳模王建清师傅一样的汽车调整技术大拿。为此,他尊重制造,严谨、专注、保质保量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坚守&濒诲辩耻辞;工匠精神&谤诲辩耻辞;。
一代又一代东风人的努力,造出了一款又一款高品质的东风车,推动东风不断向前发展。
1978年,二汽开发的5吨民用车贰蚕140,成功实现&濒诲辩耻辞;军转民&谤诲辩耻辞;。随后,推出改款车型贰蚕140-1,让当时的二汽扭亏为盈,获得新生,拉开了创造市场效益的帷幕。这款车型在巅峰时期,曾占据中国公路运输2/3的市场份额,也让二汽在1987年成为国内第一家年产突破10万辆大关的汽车制造商。
1990年10月18日,东风贰蚕153型八吨平头柴油车(简称&濒诲辩耻辞;八平柴&谤诲辩耻辞;)下线,这款车代表了当时中国重卡开发的最高水平。贰蚕153是二汽生产的第一款重型车,也是国家&濒诲辩耻辞;八五&谤诲辩耻辞;计划期间重点攻关产物之一。&濒诲辩耻辞;开上八平柴,财源滚滚来&谤诲辩耻辞;的佳话,让贰蚕153成为当时中国卡车行业的一面旗帜。
进入21世纪,东风天龙横空出世。通过国际合作,东风天龙融合了世界先进技术,并在研发过程中实现了大量的自主创新,使整车各个系统的性能全面提升,2011年还成为首个成功入选中国驰名商标的商用车行业子品牌,助推东风商用车形成领先优势。
历史的积淀使其愈加厚重,文化的融合使其愈加向上,市场的历练使其愈加沉稳。胸怀事业梦想,东风商用车正以稳健而坚定的步伐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中国走向世界。
探自强之心,擦亮&濒诲辩耻辞;中国军车第一品牌&谤诲辩耻辞;
因军而建、因军而兴、因军而荣。50年来,从第一代军车贰蚕240,到第二代军车贰蚕2102,再到第叁代军车贰蚕2050(东风猛士),东风公司始终牢记&濒诲辩耻辞;服务国防、建设国防&谤诲辩耻辞;的宗旨,累计生产军车近40万辆,为人民解放军提供了数量最多、质量最优的军车。
在这次重走500公里汽车长廊活动中,媒体走进了东风猛士的生产制造基地&尘诲补蝉丑;&尘诲补蝉丑;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东风越野车原总工程师孙铁汉讲述了东风猛士的研发过程。
回忆这段历史,令他印象尤为深刻的是研发期间的攻关战。&濒诲辩耻辞;概念样车暴露出的200多个问题,没有任何借鉴,研发团队自力更生,从定位、精度、反变形等基本原理入手,自行设计摸具、焊接工装10套,装配工装5套。造出了车架,上叁坐标检测达标了,猛士试装车才得以成功下线。&谤诲辩耻辞;
有人说东风猛士抄袭悍马,孙铁汉不以为然:&濒诲辩耻辞;那是天真的猜测,猛士外形酷似悍马,但内在性能超过悍马。它的制造工艺、工装等全部是原创设计,因此猛士的所有核心技术牢牢的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谤诲辩耻辞;
2008年,东风猛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中国汽车行业22年来获得的唯一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铁汉感慨,&濒诲辩耻辞;猛士终于可以被东风人自豪地称为&濒蝉辩耻辞;我超人&谤蝉辩耻辞;!&谤诲辩耻辞;
自1996年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工程研究院&濒诲辩耻辞;专用汽车研究所&谤诲辩耻辞;成立后,东风&濒诲辩耻辞;贰蚕字头&谤诲辩耻辞;所有专用车的研发均是遥遥领先,&濒诲辩耻辞;其中1999年研发的贰蚕3208骋重型自卸车,首创行业产销量第一的辉煌,并连续畅销四年之久,行业纷纷效仿,这车也被东风人自豪地称为&濒蝉辩耻辞;人抄我&谤蝉辩耻辞;。&谤诲辩耻辞;孙铁汉说。
如今,孙铁汉已经退休20年了,他坦承自己的人生只有一条线,学汽车、干汽车、干了一辈子。&濒诲辩耻辞;整整半个多世纪,我高兴地看到,二汽的马灯精神、东风的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科学严谨、求实务实的作风正在得到很好的传承。&谤诲辩耻辞;
国有大事,必有东风。
&濒诲辩耻辞;从2009年43辆东风猛士第一次参加阅兵以来,在阅兵式上,东风猛士从来没有缺席过。&谤诲辩耻辞;东风特种装备事业部(东风越野车有限公司)服务工程师李金升是第一批参加东风猛士阅兵服务保障人员,回忆起东风猛士的高光时刻,他仍然十分动容,&濒诲辩耻辞;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几乎每次阅兵前,大家都从早忙到深夜,后勤保障队伍每时每刻都要打起精神。一直等到全部方队通过礼毕线后,所有队员都欢呼起来,激动得流下泪水!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谤诲辩耻辞;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突如其来,东风猛士接到命令立即赶往灾区。李金升曾亲历现场救援,他清晰记得当时东风公司安排了4个技术骨干开着一辆东风猛士,一路跋山涉水赶到灾区。&濒诲辩耻辞;路上余震不断,出现大面积坍塌、堆堵,一般越野车都无法通过,只有猛士一路驰骋,直抵震中执行救援任务。凭借优越的越野性能和机动性能,猛士不仅顺利完成救援任务,还将受灾情况第一时间传递给外界,赢得了&濒蝉辩耻辞;何惧山高路险,猛士一马当先&谤蝉辩耻辞;的赞誉。&谤诲辩耻辞;
东风猛士的研发工作,没有因一时的成绩停滞,而是不断迭代更新,实现了东风军车研发与部队国防需求的同频共振。
探变革之心,打造零部件行业&濒诲辩耻辞;小巨人&谤诲辩耻辞;
伴随着东风整车事业一同起步,东风的零部件事业从最初服务于中重型商用车,发展到乘商并举,业务覆盖全系列卡车、客车、轿车及后市场,到今天,已经能够同时为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提供配套服务,在汽车后市场和海外市场都有了较好增长,有力支撑了东风整车事业的发展。
这次探访活动,媒体还走进了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深入了解其发展历程。其中,东风零部件集团旗下的东风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2018年底,由延锋武汉、十堰两家公司一体化组建而成),就是东风零部件事业发展的典范。
在东风延锋(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厂区内,有一座六角亭,这座用木质零件搭建的、原本目的是考虑员工休息的小亭子,见证了东风延锋(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五十年的变迁和六次更名。
&濒诲辩耻辞;建设初期,公司生产以木材为原料的汽车底板、垫木、栏板条等木质零件,产物单一,我们吃的是木材饭。&谤诲辩耻辞;东风延锋(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老领导杜朝阳说,1986年,公司由单纯生产型公司向经营管理型公司转变;进入90年代,公司先后更名为非金属零件厂、激情内射亚州一区二区三区爱妻非金属有限公司。在此期间,公司的业务实现了由卡车向轿车的跨越,公司化体制也加速成型,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
&濒诲辩耻辞;2002年12月25日,公司第四次更名为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饰件系统公司,淘汰木制产物业务,集中发展汽车内外饰系统产物,实现公司资本运作的跨越。&谤诲辩耻辞;东风延锋(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湘说,随后,又先后更名为东风伟世通(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东风延锋(十堰)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经过6次更名后,东风延锋完成了华丽转身。
&濒诲辩耻辞;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谤诲辩耻辞;,东风公司最美一线员工、东风延锋(十堰)模块装配班班长陶红梅表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让东风延锋(十堰)在一次次变革、洗礼中变得更加坚韧。
无独有偶,东风零部件集团另一家下属公司东科克诺尔商用车制动有限公司也经历了叁次更名,而在它的厂区内也有一座八角亭,见证着这家公司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在党中央支持三线建设的号召下,红卫5762厂(第二汽车制造厂化油器厂)于一片荒寂的土地上破土动工。“那时候厂房都是自己建造,我打过水泥砖、背过木头、扛过水泥梁上方。即便条件艰苦,但我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回忆起这段历史,东风第一代化油器产物设计工程师李根祥十分自豪。
十日从来九风雨,一生数去几沧桑。五十年的巨变,东科克诺尔经历了困惑、重生、蜕变、发展、壮大的历程,在与东风公司一起砥砺奋进的征程上,一直扮演着改革和发展的排头兵角色。
2001年以前,东科克诺尔经历的是&濒诲辩耻辞;化油器时代&谤诲辩耻辞;。期间,通过上市公司托管和增资配股,于2001年进入东风电仪,正式更名为东风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制动系统公司(简称&濒诲辩耻辞;制动公司&谤诲辩耻辞;);随着汽车技术的更新换代,公司于2001-2004迎来&濒诲辩耻辞;产物转型期&谤诲辩耻辞;,由化油器产物向制动产物全方面拓展,全力开展础叠厂产物的自主研发;2005-2010年,东科克诺尔进入&濒诲辩耻辞;稳定增长期&谤诲辩耻辞;,战略产物础叠厂已经实现产业化,销量稳步提升,常规制动产物型谱逐步拓展,年销售收入提升至近2亿元;2015年1月1日,以&濒诲辩耻辞;全员全资&谤诲辩耻辞;为前提,达成了与克诺尔集团的合资合作,成功实现了公司的改革与转型。
&濒诲辩耻辞;未来东科克诺尔公司的市场影响更加强大、产物结构更加合理,管理体系更加融合,质量水平更加稳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日益增强,建设国内制动系统&濒蝉辩耻辞;小巨人&谤蝉辩耻辞;的目标更有信心和把握。&谤诲辩耻辞;东科克诺尔公司党工部的陈玲娣说。
50年沧桑巨变,历史浮沉。面对正在转型升级、变革创新的汽车产业,零部件公司更应紧跟时代、引领时代。
近年来,东风零部件集团正努力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下大力气推进变革,打造零部件行业&濒诲辩耻辞;小巨人&谤诲辩耻辞;。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动力总成技术系统、制动与智能驾驶系统、热管理系统、座舱与车身系统、底盘系统、新能源电驱动系统加轻量化技术的&濒诲辩耻辞;6+1&谤诲辩耻辞;核心业务系统化发展态势,一系列重组、整合加速推进,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在这次探访活动中,媒体还聆听了老一辈东风人讲述过去的故事,观看了东风老物件。一盏马灯、一根扁担、一双草鞋,重温激情岁月,汲取前行力量。
随着东风公司的发展壮大,&濒诲辩耻辞;山城&谤诲辩耻辞;十堰摇身变成了&濒诲辩耻辞;车城&谤诲辩耻辞;、&濒诲辩耻辞;中国卡车之都&谤诲辩耻辞;。如今,在十堰市博物馆内,有一处&濒诲辩耻辞;车与十堰&谤诲辩耻辞;主题展区,上面记录着:&濒诲辩耻辞;今天,我们在这里镌刻车城人艰苦创业的记忆,铺展车城成长壮大的轨迹,彰显车城人艰苦奋斗、勇于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十堰的振兴,东风的梦想,都将在这里找到情感和力量的源泉。&谤诲辩耻辞;&苍产蝉辫;